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李宁不在乎被喷,他的回应里透着狂妄

2022-10-28 20:41:07 413

摘要:作者:羽逸尘被李宁“秀”一脸了。9月20日,李宁举办了一个新品发布会,主题叫“李宁2022逐梦行机场大会”。这场发布会前半场还挺正常,新品可谓是应接不暇,可模特们走着走着画风突变。网友惊呼:鬼子来了。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这不是一两个人这么认...

作者:羽逸尘


被李宁“秀”一脸了。

9月20日,李宁举办了一个新品发布会,主题叫“李宁2022逐梦行机场大会”。

这场发布会前半场还挺正常,新品可谓是应接不暇,可模特们走着走着画风突变。

网友惊呼:鬼子来了。

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这不是一两个人这么认为,不是为喷而喷。

倘若穿上这身衣服回老家,家里人不得骂道:

“鬼子进村了。”

这地气接的,一不留神就到地府去了。

讽刺的是,这可是李宁啊,硕大的标签就是“爱国”、“国货之光”。

期待有多大,落差就有多大。

这场发布会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,如今却再度“火热”起来,很多网友特地跑到原微博开骂:

“还把鬼子放C位?你速速倒闭。”

还有人特地加关注,纯粹是为了出口气。

欲戴皇冠,必承其重。

“国产品牌,却不爱国”,这一次,很多网友快速达成了共识。

别说什么道德绑架,说什么国货别上升到辱华。

爱国口号喊得天下皆知,就不用为口号背书吗?

退一万步说,哪怕李宁没立过“牌坊”,就可以堂而皇之伤害消费者朴素的感情?

这些年,产品创新没看到,就看到李宁乘着“爱国情绪”的风口,身价水涨船高,产品疯狂涨价。

别说饥饿营销炒作限量款。

就是“普通”款也不便宜。

美名其曰,走高端路线。

难怪乎,比李宁更火的,是关于李宁的段子:

“以前没钱买李宁,现在没钱买李宁。”

没想到支持国货,也有不可承受之重的时候。

曾在网上看过另一个段子:

小时候,孩子对妈妈说,想买双好一点的运动鞋。

妈妈毫不犹豫地说,买李宁吧。

如今,孩子长大了,工作了,有了属于自己的钱包,下意识想买双李宁,看下余额立马劝退。

如网友所吐槽:

“别和我说中国李宁不是李宁,国产鞋不应该国人便宜,国外价高吗?想说李宁爱你不容易。”

纵观李宁这些年的操作,有才的网友作打油诗总结:

“我把李宁当童年,李宁把我当龟田。”

“我拿李宁当国货,李宁拿我当憨货。”

“我拿李宁当国潮,李宁拿我当大佐。”

戏谑背后,尽是无奈。


毫无疑问,李宁飘了。

要不,中华文化有无数灵感来源,李宁偏偏要剑走偏锋,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“大佐装”?

适当自信是好事,过度自信则是傲慢。

“眯眯眼”事件中,模特也有无数种造型选择,却“特立独行”选中了眯眯眼造型。

很多人忽略了一件事,刻意自我丑化是有倾向性,甚至是有模板的,和本身就“丑”是两回事。

上海展出的《奥迪与艺术》中,陈漫那张广为人知的照片同样如此。

“艺术”得让人反胃,丝毫不关心可能招来的负面影响。

离奇的是,偏偏有人从他们的傲慢中,“理智”地解读出不一样的东西。

有人就认为,李宁新品被人恶意带了节奏。

换句话说,他们认为李宁很无辜:

“审美归审美,别动不动就扣上‘文化侵略’的帽子。”

审美是有美丑之分,不代表会引起人心理的不适。

而后者,早就超出了“丑”的界限,有了故意抹黑的意图。

真有人煞有介事地拿出了“证据”:

“飞行员帽子都是长这样,好多品牌有卖这种帽子的,是不是太敏感了?”

我特地在网上搜了下“空军飞行员帽”,发现并不会联想到“日本大佐”

还有人不死心,反问道:

“没见过雷锋帽吗?”

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雷锋帽和李宁新品哪沾边了?

李宁新品的颜色先不说,单单说设计,就有无数种可能。

实在没灵感,学下保尔·柯察金不也是一条路子?

所有偶然因素叠加在一起,就是必然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李宁的联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钱炜。

钱炜是日籍华人,日文名高坂武史,1990年赴日留学,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......

“联想”是一件很致命,却又无可避免的事。

如今看来,李宁新品疑似日本大佐,再添了几分刻意的成分。

对比一下两者的造型,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模子打出来的。

其中的“味道”,恐怕钱炜最熟悉不过,所以“植入”得毫不拖泥带水。

这一样式,每个中国人都无比痛恨,任何形式的接近都该被骂。

难道,李宁在设计新品时,没想到这个问题?不考虑民族情感?

还是说,真把自个当日本特供了?

李宁,快点出来走两步。


所有的疑问,对李宁来说至关重要。

决定了这事是误会,还是故意为之。

可惜,给梯子不顺着下,还把梯子一把火烧了。

李宁没抓住机会,败光了网友所剩不多的好感。

面对网友质疑,李宁公司很是傲慢,不仅投诉还删除相关文章,理由很没说服力:“侵犯名誉权”

这波操作,明晃晃把自己摆在了消费者对立面,实属自掘坟墓。

不仅如此,网上还流传一张李宁电商总经理冯晔满是“爹味”的朋友圈截图:

“我们的消费者,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,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。

同时我们更应该自省,如何在正确引导消费者的过程中,避免更多的误读。”

这就是所谓的“国货之光”的“光芒”?

高高在上的姿态,简直要亮瞎我的眼。

试问,李宁的“文化”是从哪带回来的?

这“大胆前卫”的画风,“笠型盔”可不背锅。

电影《功夫》有句台词:

“矮要承认,挨打站稳。”

用在李宁身上便是:

错要承认,挨打站稳。

偏偏,李宁犯了很多公司都会犯的错:

在割韭菜时,尊称消费者是“上帝”,转身变了脸,又要教育顾客。

难道消费者就这么没尊严?像个傻子似的,既要掏钱,又要被教育?

李宁第二次被骂,不冤。

纵观“翻车”的品牌,第二波舆论发酵都是自找的。

耐心解释,诚恳道歉,本可以挽回消费者的信任,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却摆出一副“不屑”的模样。

真以为消费者欠他们的?

海天酱油事件,最令人反感的,其实是一股懒得和你解释的优越感。

其两则声明和李宁的应对如出一辙。

先是给消费者扣帽子,把锅甩得干干净净:

“利用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制造焦虑和恐慌,在网络上制造并且散播谣言,妖魔化食品添加剂,黑化中国食品安全......”

然后抬高自家公司的位置,树立一个“中国品牌企业的责任、担当与呼吁”的高大形象:

“对于本次对海天和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攻击,海天有责任站出来,就这些攻击正本清源,以正视听。”

就海天高贵,反倒是消费者事多。

简而言之:消费者快闭嘴!

这苦大仇深的面孔,任谁看了都要火冒三丈,等于变相劝退消费者。

结果,哪怕真的是“误会”,也很难解除。

我就纳闷了,品牌企业的形象,不应该是消费者“赋予”的吗?

王婆卖瓜,自卖自夸算什么本事?

商家可以教育消费者,相信时间会证明,消费者亦可以教育商家。

毕竟,“支持国产”的口号不是灵丹妙药,消费者不可能一直被“消费”。

面对“装蒜”胜过“拍蒜”的品牌,我们不应该容忍下去了,而应该对这种狂妄自大说不。

并丢给对方一句话:

我们支持国货,某些国货对得起我们的支持吗?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( 微信:bisheco )删除!
友情链接
币圈社群欧易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