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李宁新款冬装惹众怒那事情,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。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,我一直不觉得李宁是所谓的“精日”品牌,原因很简单:它没有任何动机这样做。最近几年,李宁一直主打的就是中国风,甚至商场里的店铺logo都特意加上了“中国”两个字,去年新疆棉事件...
李宁新款冬装惹众怒那事情,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。
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,我一直不觉得李宁是所谓的“精日”品牌,原因很简单:它没有任何动机这样做。
最近几年,李宁一直主打的就是中国风,甚至商场里的店铺logo都特意加上了“中国”两个字,去年新疆棉事件后,李宁又在商品中特别标注了“使用新疆棉”的字样,拉足了好感。
去年李宁营收220亿,98%来自中国。
如果说外国牌子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,无非就是少赚一大笔的话,那李宁如果故意精日,无异于直接自杀。
高层但凡有点脑子,也不会为了恶心一下中国人,而放弃200多亿营收。
那既然不是故意的,李宁为啥又能犯下得罪基本盘这么离谱的错误呢?
这几年李宁一直想与国际接轨,所以价格越来越贵,这也正常,毕竟如果走草根路线只能薄利多销,成为国际品牌才能收割全世界。
但想成为国际品牌,仅仅贵是不够的,还需要足够牛逼的国际水平的设计师。
所以这个冬装新品的流程是这样的:年薪百万的李宁高层请来了年薪百万的设计师,设计师设计好后跟品牌方一顿讲什么是“笠型盔”,多有内涵等等。
品牌方觉得不错,符合我们的国际路线定位,于是拍板同意。
但问题是,李宁的受众是哪些人?
是没事有钱有闲到研究笠型盔是什么的群体吗?
当然不是啊,买李宁的一般都是月薪几千的打工人,他们当中很多人买李宁也是因为爱国情怀。
而且这两年的舆论风向是什么样,大家都清楚,但凡多刷刷微博,都不至于让这个设计通过。
那么,事情就有另一种可能:李宁的高层真的不刷微博,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基本盘是什么。
别觉得匪夷所思,很多公司高层还真是这样。
王公子曾经说“都9102年了,还有没出过国的沙雕?”,我也曾经听过一个老板很纳闷地说:“现在还有人买不起车吗?”
因为公司做大后,他们也必然会离一线业务越来越远,再加上圈子的变化,以前和员工们同甘共苦,现在来往的不是老板,就是CEO。
格局虽然越来越大,但对普通人需求的了解也越来越少。
这样,就会形成老板自己的信息茧房。
公司初创的时候,很多事都要老板亲力亲为,老板必须深耕在第一线,所以对市场、对客户,都有个相当细致的了解。
那时候,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受众生活是什么样的,可以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。
那时候老板和员工并肩作战,他面对的是打工人,身边的也是打工人,自然对打工人的状态特别了解。
但随着公司做大,老板的圈子也就变了,对于一线市场的敏感度也就越来越低。
于是他会开始把自己的喜好当做用户的喜好,不管用户有没有和自己一样的条件,用户想买车,你给他推荐兰博基尼,你觉得兰博基尼真好,用户觉得你在耍他。
通常也会有员工指出来“你想要的不是用户想要的”,如果老板能听,那还可以及时转向,挽回公司损失。
但能够进入信息茧房的老板往往是创业成功的老板,这样的老板一来更加自负,很难承认自己错了,二来这种声音往往会在老板与员工之间的职业经理人拦下来,根本无法上达天听。
于是员工们就会纷纷闭嘴,谁也不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。
然后全公司上下就哄着老板一个人玩儿,老板有啥不靠谱的想法,员工都应下来,只要您开心就行。
至于公司怎么样,反正我一打工的,不行换个老板呗,操那心干嘛。